
鹿皮和羊皮药袋。
蒙医传统疗法艾灸。
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千百年来,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和大自然做斗争中所积累的各种宝贵的医疗经验,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杜尔伯特蒙医的发展史
杜尔伯特蒙古人刚到嫩江东畔的时候,医疗技术很不发达。缺医少药,直接威胁到草原牧民的生命安全。
1833年 道光十三年,吉米彦扎木苏医生从热河迁到杜尔伯特草原南部边境居住后,杜尔伯特有了真正的医生。他在旗境南部的新屯、布拉和、六家子、小庙子一带行医,深受牧民的欢迎。
1858年 到咸丰八年,僧格、哈日钦、嘎达三位喇嘛医生从阜新瑞应寺来到杜尔伯特地区。在旗东南境巴彦哈嘎、五棵树等地行医。以上四位是杜尔伯特草原医生的先驱者。
1938年 民国年间,在寺庙中培养了喇嘛医生11名。民国二十七年七月,由泰来县江桥乡通释陶宝屯迁来一位医生在胡吉吐莫屯落户,名字叫色棱,汉名吴俊兴,他的家族是蒙医世家。他来到杜尔伯特草原以后,这里的蒙医事业有了真正的发展。
1945年 色棱大夫于1945年底开始收徒。
1947年 杜尔伯特草原成立了第一个蒙医诊所。
1956年 旗委决定将蒙医诊所改建为蒙医联合诊所,正式纳入国家计划,色棱任所长,包明龙任副所长。
1957年 王宪章担任蒙医联合诊所的行政所长。
1958年 分别在布拉和、大排排屯建立蒙医卫生站。
1959年 蒙医联合诊所由胡吉吐莫屯迁到东吐莫屯,与公社卫生所合并,成立了东吐莫人民公社卫生院,王宪章任院长,包明龙任副院长,所里工作的蒙医也全部转为国家医生。布拉和、大排排两蒙医卫生站并入他拉哈人民公社卫生院。
1966年 胡吉吐莫地区医院成立,内设蒙医科。
1968年 东吐莫人民公社卫生院并入胡吉吐莫地区医院。
1974年 改称民族医院。
1981年 改称蒙古族医院。
蒙医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在诊治疾病中具有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bet365官网下载蒙医在黑龙江省医药发展史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